深夜的育儿房里,不少家长习惯将奶瓶塞进宝宝嘴里,看着小家伙含着奶嘴安然入睡,便以为这是安抚入睡的“好方法”;白天喂奶时,也常让宝宝抱着奶瓶边玩边喝银行股票配资,觉得这样能让孩子多摄入些营养。西安市第三医院口腔科刘振霞医生提醒,这些看似贴心的喂养习惯,却可能成为伤害宝宝的牙齿,引发“奶瓶龋”,给孩子的口腔健康埋下隐患。
刘振霞医生介绍,奶瓶龋也叫“喂养龋”,顾名思义是因不良喂养习惯导致牙齿发生龋坏。这一情况主要发生在上颌门牙,甚至累及满口牙齿。当婴幼儿长期含着奶瓶入睡或频繁夜奶时,乳汁、配方奶中的糖分会附着在牙齿表面,与口腔细菌作用产酸,逐步腐蚀牙釉质。尤其在睡眠期间唾液分泌减少,牙齿失去天然保护屏障,龋坏速度会加快3倍至5倍。
刘振霞说,婴幼儿患上奶瓶龋后,会有明显的典型特征。首先是上颌乳前牙最先出现白垩色斑块,随着病情发展,牙齿会出现黄褐色缺损,进而牙冠釉质出现大面积剥脱,龋坏问题愈发严重。若龋齿深度持续发展,还可能引发牙髓炎,常常会导致孩子牙齿疼痛、牙龈肿胀,让孩子哭闹不安、无法正常入睡,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发热症状。除此之外,奶瓶龋还会导致孩子咀嚼功能下降,直接影响孩子对营养的吸收;更关键的是,若乳牙龋齿没有得到及时治疗,可能会导致恒牙萌出异常,还可能造成恒牙出现错颌畸形,对孩子长远的口腔健康影响深远。
展开剩余53%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保护宝宝牙齿,预防奶瓶龋,刘振霞医生给出预防奶瓶龋的五大法则:
在戒断奶瓶方面,建议在宝宝6个月时引入学饮杯,1岁时戒除夜间奶瓶,1.5岁时完全停用奶瓶,帮助宝宝逐步摆脱对奶瓶的依赖。
科学清洁口腔同样重要,在宝宝出牙前,每次喂奶后要用纱布清洁宝宝的牙龈;当宝宝第一颗乳牙萌出后,每天要用指套牙刷或软毛牙刷为孩子清洁口腔;等宝宝3岁后,就可以开始使用含氟牙膏,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刷牙,培养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。
喂养方式上也需要改变,家长要避免让宝宝含着奶瓶入睡,在夜奶结束后,可以给宝宝喂少量清水漱口,减少奶液在口腔内的残留。
定期专业防护也不能忽视,建议每3—6个月带宝宝进行一次口腔检查,在宝宝3—4岁乳磨牙完全萌出后,及时做窝沟封闭,同时根据宝宝的龋风险评估情况,进行局部涂氟,为牙齿增加专业保护。
饮食管理上注意控制宝宝零食的食用频率,避免给宝宝吃黏性较大的食物,同时帮助宝宝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,从饮食源头减少对牙齿的伤害。
刘振霞提醒,预防奶瓶龋的本质,是帮助孩子从小建立正确的饮食和口腔清洁习惯。家长们须牢记,当宝宝第一颗乳牙萌出时,就是口腔保健的起点。让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守护孩子的灿烂微笑,别让奶瓶成为伤害孩子牙齿的“甜蜜陷阱”。
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江黎银行股票配资
发布于:北京市景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