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东医保最近做了件“新鲜事”:把一种叫“肺流域地形切除术”的肺癌新疗法列入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正规股票配资app,将于9月1日起正式实施。
这项由广东省人民医院教授钟文昭团队研发的新技术,已在全国140多家医院完成3000多例,极大提升患者生存质量。按照规划,该技术有望在2年后被纳入医保报销目录,惠及更广泛人群。
肺流域地形切除术是什么?
肺、流域地形、切除术,这几个词分开来容易理解,合在一起是什么意思?
简单而言,这项技术专门针对早期肺癌。以前想要手术切除肺结节,要么把整片肺叶切掉,病人的肺功能会永久下降8%到12%;要么靠CT引导穿刺定位,病人很疼不说,还可能发生气胸、出血,遇到位置深一点的结节,穿刺还会够不着。
钟文昭团队从自然界“河流流域”找到灵感——肺里的血管、气道分支分布,和自然界中的流域地形类似。以血管为例,肺动脉、肺静脉就是“主干”,逐级分支的段级血管是“支流”,毛细血管是“微小支流”,共同组成了“肺部水系”。
借助这份“流域地形图”,专家们结合AI三维可视化和荧光导航,开发出一套“精准手术导航系统”。
这套系统强在哪?
首先是定位准确。AI能把血管识别深度从第7级(段级血管)推到第24级(接近于毛细血管),相当于识别出每条毛细血管。不需要术前穿刺,再深的结节也能精准定位。
其次是切除精准。有了这份“流域地形图”,手术切除范围不再是“按解剖结构一刀切”,而可以通过溯源支流的方式,只拿掉病灶所在的“最小流域区”。
借助AI,2分钟就能绘制出精细的血管“图纸”。 受访者 供图
钟文昭团队面向全国同行进行肺流域地形图手术演示。 受访者 供图
已在全国140多家医院应用
一组数据能说明肺流域地形切除术的效果——已在全国140多家医院做了3000多例;肺功能损失仅3.8%,比传统手术降低超60%;出血少,并发症低于3%,严重并发症为零。
经过大量的经验积累,相关手术的流程已经实现标准化,手术医生无需死记复杂的解剖变异,只需掌握“流域划分—支流定位—分水岭切除”的核心逻辑即可上手。如今,该技术已在多家县级医院落地,基层医生也可快速掌握。
同时,该技术还被科技部评价为“国际领先水平”,受国内外胸外科专家认可,不少专家特地来到广东学习观摩。
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专家到省医参观肺流域地形切除术。 受访者 供图
如今,肺流域地形切除术被列入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,意味着往标准化、普惠化又迈进一步。团队成员预计,该技术有望在2年后被纳入医保报销目录,破除患者“效果好但费用高”的顾虑,惠及更广泛人群。
南方+记者 钟哲正规股票配资app
景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